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重庆河沟推荐美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庆河沟推荐美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南京“水八鲜”是什么?
“水八鲜”指地产的8种水生植物,每到过年的时候,吃“水八鲜”为南京人的传统习俗。小时候就常听我妈说:“三天不吃青,两眼冒火星”、“南京一大怪,不爱荤菜爱野菜”,家里的晚饭总是免不了有拌野菜,搭白粥喝。乖乖,那叫一个香!
吃野菜的习俗全国各地都有,但人数之多、历史之久,以及所食野菜品种之繁,却以金陵为最。南京人吃素的历史要追溯到到南朝梁武帝时,佛教盛行,寺院、宫廷和民间普遍素食的风气,到此南京被称为我国的“素菜之乡”。
南京产的“八鲜”,颇有名气,仅以菜蔬而言,就有水八鲜、旱八鲜之分,而水八鲜又有荤素之别。
(图为南京***区农民收割水芹菜)
南京湖泊、池塘还是蛮多的,很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。其中,水芹、茭儿菜、莲藕、红菱、芡实(鸡头果)、茭白、茨菇、荸荠8种水生植物,就是人称的“水八鲜”。记得外婆所在的村庄(沙洲圩),这些植物很常见,出产十分丰富,家里常吃的就是水芹炒香干,茨菇烧肉,茭白炒肉丝,水煮荸荠,每一道菜都有很深的印象!
(图为南京养荷大师在莫愁湖公园***藕)
“旱八鲜”是指长在田野间的野菜,分别名为:芦蒿、香椿头、马兰头、豌豆叶、荠菜、枸杞头、苜蓿头和菊花脑。小时候家里常吃的就是“旱八鲜”的酱菜,有一家“早晚小菜”连锁店,就专门卖这个酱菜(牌子的原产地是扬州的,但南京当地人也很喜欢吃),现在做的规模还蛮大的,江苏地区的很多超市都有售卖。
后来上了大学,认识了天南海北的朋友,很多朋友表示不知道水芹是什么,也没有吃过茨菇,我才发觉平常吃的茨菇烧肉,茭白炒肉丝竟然是南京地区的民俗特色呀!而且早在2007年,水八鲜的饮食习俗,就被南京市人民***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,一瞬间顿感自豪~哈哈哈(骄傲脸 jpg)
南京“水八鲜”指的是沙洲圩“水八鲜”,所以又叫“圩八鲜”。
由来和种类
沙洲“水八鲜”兴于明朝、盛于清代,当时沙洲圩一带成土母质为长江冲积物,适宜“水八鲜”的生长。明清时,沿秦淮河的三山门(今水西门)、汉西门、中华门开办鱼藕圩货商行,春、秋季“水八鲜”上市,有“担子压断街”之盛况。“水八鲜”雅称就是根据当时“八鲜”行收购圩货而得名。
历史上各个时期“水八鲜”的种类略有不同,沙洲圩地区水生作物有10多种,“八鲜”是泛指。根据常年种植产量和大众喜爱程度,逐渐统一成:藕、菱、芡实、芋艿、慈姑、荸荠、茭白,茭儿菜这八种。
20世纪50年代~60年,“水八鲜”种植面积较大。后来因为发展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,面积逐年减少。
茭白
茭白又称茭瓜,做蔬菜吃叫茭白。沙洲地区茭白栽种历史悠久,品种有黄草头、箭杆白、芝草茭,均为单季茭。1952年从无锡引进双季茭“小腊台”。1***9年,又从无锡引进广益“中介茭”。现仅存晚熟种箭杆白。茭儿菜即野生茭草,经数年培育后为茭白。
茭儿菜
沙洲圩所产茭儿菜色白质佳,被视为上品,春天3月上市,三四十根扎成“一把”,上部碧青,下端牙白,十分抢眼,卖菜人不断地洒水保鲜。南京人喜吃茭儿菜,特别讲究新鲜。民间有:“茭儿菜,9点钟前满街卖,10点钟后无人睬”。
莲藕
花香藕藕栽培历史悠久,成熟时间分早中晚三熟。早藕6月份上市,因其伴着荷花成熟,也称“花下藕”。后人叫白了,谐音“花香藕”,宜生食;晚藕秋冬之际成熟,淀粉含量高,宜煮食。沙洲藕特别之处在于切开后呈“九孔十三丝”,为优良品种,整枝藕4节~6节,重2公斤~3.5公斤。传统品种有喜鹊头(又称狮子头)、白把、蕉把。1984年,从淮安引进美人蕉、一点红,大紫红等品种。
芋艿
芋艿亦称芋头,多年生草本植物,块茎椭圆形或卵形,叶子略呈卵形,有长柄,花黄绿色,块茎含淀粉多,附着块茎而生的小芋艿,南京老百姓俗称芋苗、芋苗籽。芋艿为沙洲圩地方特产之一,有水芋和旱芋之分,水芋的产量比旱芋高20%~30%。芋籽去皮后做成的“糖芋苗”,是南京人喜爱的风味小吃。
芡实
芡实又称“鸡头”,与莲同一种属的水生植物,与藕不一样,沙洲圩无主的“野”塘,多生长有芡实,通体生满利刺。夏开花秋结实,花呈紫色,果实大体呈圆球状,顶部有个开口的突起,外观极象鸡头,由此得名“鸡头”。鸡头有一层韧性极强的皮囊,表面有利刺,不用工具很难抓上手,更别说剥食了。剥开鸡头坚韧的皮囊,内里挤满了“弹子”一样的果实,南京人称为“鸡头果”(也叫鸡头米),果肉奇香。农民将鸡头收割回来,在草木灰中用木棒敲去皮囊,取出鸡头果,晒干磨粉,就成了烧菜勾芡用的芡粉或充作粮食。也有农妇将鸡头果上市沿街叫卖,出售方式是用喝酒的小酒盅来量鸡头果,价格也以小盅为单位来定,相沿成习,形成通行的规矩。品种有铁果和粉果两种,现沙洲圩地区已绝迹。
茨菇
茨菇也叫慈姑,多年水生草本植物,叶子像箭头,开白花,地下有球茎,黄白色或青白色。沙洲地区慈姑为晚熟品种。1956年从江苏宝应引进紫菇,从杭州引进白菇,沟塘水田多有种植。1987年从宝应引进高脚黄、侉老乌(又称“三道箍”),延用至今。
荸荠
荸荠又称马蹄,多年生草本植物,通常栽培在水田里,地下茎扁圆形,皮红褐色或黑褐色,肉白色。沙洲地区荸荠栽种历史悠久,品种有紫红皮、黑皮、黄皮3种,现仅存紫红皮1种。
红菱
菱俗称菱角、老菱,栽培历史悠久。沙洲地区菱在春末栽种,9月初开始***摘,多为两角红鲜菱和白菱。因土质关系,该品种离开沙洲圩就退化变为四角菱。沙洲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大叉角、小白板、红香菱。
现在的沙洲圩地区高楼林立,再也不是当年的河滩,“水八鲜”也难觅踪影,成为一些“老南京“才知道的存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河沟推荐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河沟推荐美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